十、孙子兵法:行军篇

孙子兵法 951 0 2019-12-03

十、孙子兵法:行军篇

行军篇

本篇主要内容是讲行军布阵以及根据不同征候观察判断敌情。文中列举了三十多种“相敌”之法,可看作是孙子对当时实战经验的总结。这些内容虽然在今天实用价值不大,但其中的某些原则如“兵非贵益多,惟无武进”“、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以及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等思想仍有其借鉴意义。文中还阐述了教育和赏罚士兵等问题,主张将领必须“与众相得”“、上下同心”,这些观点都很有见地。

原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大意:
以上内容主要是讲“处军”,包括在特殊地形条件下部队的行军和战斗方法以及部队宿营的原则和方法。孙子主要谈了四种地形情况:一是山地,二是江河,三是盐碱沼泽,四是平地。统兵将帅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地形条件,确定最佳的行军宿营和接敌战斗的方法。同时,孙子还提出了六种危险的地形(即“六害之地”)强调要尽量避开凶险之地,而使敌人陷于不利。

原文: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大意:
上述文字都是讲如何“相敌”,即根据不同的征候判断敌情。文中列举了三十多种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从古今战例中找到印证。孙子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罗列这数十种“相敌”的征候,目的在于告诫将领在行军打仗时必须谨慎从事,以免落入敌人圈套。

原文: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大意:

本段是对上述内容的总结。孙子认为打仗不在兵多,只要正确地掌握了“处军”和“相敌”的原则和方法,就可立于不败之地。相反,如果不动脑筋、盲目轻敌,则必然招致失败、成为俘虏。


原文: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大意:
本段是谈治军问题。孙子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原则,即用“文”的手段怀柔和安抚部下,用“武”的手段(军纪军法)管束士兵,恩威并施,刚柔相济,这样就能做到上下一心、步调一致,成为必胜的之军。

上一篇:九、孙子兵法:九变篇

下一篇:十一、孙子兵法:地形篇

讨论数量:0

请先登录再发表讨论。 2024-03-29

天涯网魂
3 杠 5 星
TA 的文章
TA 的随言
TA 的资源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