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孙子兵法:谋攻篇

孙子兵法 1024 0 2019-12-03

四、孙子兵法:谋攻篇

谋攻篇

本篇讲述谋划进攻的方针原则,强调必须从战略和策略上战胜敌人。其核心内容是关于“全胜”的战略思想及其实现的方法和条件,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必以全争于天下”,并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揭示了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大意:
本段主要论述“全胜”的战略思想及其实现手段。孙子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战争指挥艺术的最高境界,并把对敌进攻分为“伐谋”、“伐交”、“伐兵”、和“ 攻城”四种形式。“伐谋”就是打破敌人的战略企图, 在谋略上战胜敌人;“伐交”就是在外交上争取盟友、孤立和战胜敌人。这两者都超越了一般军事行动而属于政治战略的范畴。伐兵和攻城则纯属军事行动。孙子认为必须尽量争取“不战而胜”的最佳结局,而竭力避免顿兵坚城、久攻不下、伤亡惨重的灾难性后果。


原文: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大意:
本段指出用兵之法必须根据敌我双方强弱大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作战方针,是对上文的补充,在战术学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原文: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为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大意:
本段论述君主与将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战争结局的影响。孙子认为,要在战争中取得全胜,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明君,二是贤将。统兵将领是辅助国家的骨干,其能力的大小高低对于战争结局和国家命运有着重大的影响;君主是国家的主宰,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君主能否知人善任、遵循军事斗争的规律进行指导,同样决定着战争的胜败和国家的存亡。两者的关系如同辅车相依,缺一不可。“明君”要善于“将将”(统驭和任用将领),“贤将”要善于“用兵”。


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知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大意:
本段列举了预见战争胜负的五条依据,这五条“知胜之道”必须建立在对敌我双方情况的详尽估计和正确判断的基础之上。在本篇的末尾,孙子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揭示了指导战争的一般规律,至今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上一篇:三、孙子兵法:作战篇

下一篇:五、孙子兵法:形篇

讨论数量:0

请先登录再发表讨论。 2024-04-27

天涯网魂
3 杠 5 星
TA 的文章
TA 的随言
TA 的资源链